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学生资助- 资助育人

学服资助|北京理工大学“朋辈引领 青春同行”2024年本科生国家奖学金风采(十四)

医学技术学院

医工筑梦,技领健康。北京理工大学医学技术学院成立于2021年7月,是学校服务"健康中国"国家战略、贯彻科技发展"四个面向"理念的重要实践。作为联结自然科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学院以医工融合科技发展与人才培养体系为基础,承载"发展新兴医科,筑牢特色医科发展根基"的建设使命,致力于打造具有北理工鲜明特色的技术驱动型医学技术学科,开启医学新方法探索与临床新技术创新的新征程。让我们走进医学技术学院,共同学习榜样事迹,传承榜样力量,为学院的未来续写辉煌!

艾昕

个人简介

艾昕,医学技术学院2021级本科生,2023-2024全年成绩均分90+,排名专业第一。曾获国家奖学金,CULSC第八届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创新创业类)全国一等奖,2023年第十七届iCAN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一等奖,2022年“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市级二等奖,校级特等奖等,发表《中国激光》期刊论文一篇。曾担任双创中心综办主管、”健康中国“科普宣讲团主席团成员,参与多项社会实践工作。

榜样寄语

答案没有对错,一切都取决于我们自己。无论多拼,总会发现有人比我们更拼,但是没关系,坚持自律,保持自信,认真的时候工作,糊涂的时候读书,独处的时候思考,难过的时候睡觉。只要在规则允许范围内,我们尽可以去尝试各种各样的通关方式,尽可能去尝试更多未来很难有勇气、有时间、有机会去尝试的人生。

柳佳瑶

个人简介

柳佳瑶,医学技术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医工融合班)2022级本科生。大二学年平均学分绩94.98/100,综合成绩连续两年专业第一,优良率100%。曾获本科生奖学金一等奖三次、二等奖一次,获校级优秀学生标兵、校级优秀学生等荣誉称号。在统计建模、挑战杯、世纪杯等多项竞赛中获奖。

榜样寄语

志存高远,砥砺前行。大学时光,是塑造自我、成就梦想的黄金时期。在此,我愿与各位共勉,希望你们能以优秀为榜样,不断提升自己。在学术探索的道路上,既要深耕专业知识,又要拓宽视野,敢于挑战未知领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用创新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生活中,要学会平衡,既要有拼搏的勇气,也要有享受生活的智慧。以梦为马,不负韶华,让我们在大学的舞台上,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成为后来者的榜样,共创辉煌未来!

王嘉宁

个人简介

王嘉宁,男,共青团员,求是书院、医学技术学院医工融合实验班2021级本科生,成绩与综合排名专业第二,曾获北京理工大学优秀学生奖学金一等奖三次、二等奖两次;连续三年参与国际遗传工程机器大赛(iGEM)医学技术学院iGEM_BIT代表队,先后作为队员、核心成员、副队长获得2022年铜奖、2023年金奖、2024年金奖;获得北京理工大学2022、2023、2024年度校级优秀学生荣誉称号、第九届北京市大学生生物学竞赛一等奖、第八届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科学探究奖)三等奖、第十届北京市大学生生物学竞赛三等奖;曾担任求是书院2319班朋辈导师,获评2023年求是书院年度“优秀朋辈导师”称号;获评北京理工大学2024年度“五四”优秀共青团员、2023年度“徐特立优秀学生奖”。

榜样寄语

寻探心之所善兮,上下三秋而求索。未来是需要主动寻求机遇,通过正确方向的努力争取到的。大学是多元的,是为心怀每一类志向的同学都提供自由发展的平台的,无论是学习、科技创新、学生工作、社会实践还是个人兴趣与才艺,只要明确自己内心向精进于哪一方面,就放手去追寻吧,去找到校内志同道合的朋友,去投入属于自己的空闲时间加以磨砺,去在学校的大舞台上展示自己!对于我自己而言,选择了在医工融合实验班,参与学生工作,精进学习与科研,取得的成果让我与有荣焉;鉴往知来,在融合交叉医学工程的道路上,我们也还需要多多学习,不懈努力。

我欲乘风去,击楫誓中流!

杨楠

个人简介

杨楠,中共党员,医学技术学院生物医学工程专业21级本科生。纯成绩专业排名第一。作为核心队员获IGEM竞赛金奖;获省级竞赛三等奖一项,校级一等奖一项,校级三等奖若干项。先后担任党支部纪检兼宣传委员,团支书,学生组织副主席等,获校级优秀学生干部两次。

榜样寄语

大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则未来可期。“坚持”二字,看似简单,实践起来,坚持既是一种质朴无华的选择,又是一种需要克服重重困难、经受住时间考验的复杂过程。路远殊途,祝大家得偿所愿!

张浩宇

个人简介

张浩宇,中共党员,医学技术学院生物医学工程专业2021级本科生,41012102班班长,曾获北京理工大学优秀学生标兵、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称号。在学科竞赛、创新创业赛事中获得2023年国际基因工程机器大赛(iGEM)金奖、国家人口健康科学数据中心“共享杯”优秀奖、第三届“京彩大创”北京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等省部级及以上奖项7项。

榜样寄语

无论科研还是日常生活,永远不要循规蹈矩,囿于思维定式。勇于探索,尝试新鲜事物。学习本专业之外的知识,与性格迥异的人打交道,或是欣赏别样的风景,都能让你打开思路,受益良多。

张杰宸

个人简介

张杰宸,医学技术学院/特立书院2022级本科生,共产党员。本人成绩优异,积极参加科创竞赛,多次获校级、省部级奖项;积极投身志愿服务,累计时长超三百小时;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多次获院级、校级重点实践团队;热爱学生工作,担任班长、特立书院共学会会长、特立书院党支部副书记等;获评优秀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员等荣誉。

榜样寄语

成功的道路绝非一蹴而就,在路上我们会得到来自四面八方的帮助和支持,正是这些力量的汇聚推动着我们不断前进。感谢那些为我指明方向的长辈与并肩作战的同伴,在此感谢陈德福老师、张若瑜老师,感谢植顺、李文林、陆清源、唐子琦、袁逸飞等同伴,是你们的陪伴让我的路途更加轻松。

“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正是有了良好的团队协作,我们才能攻克一个个难关;正是有了相互信任的朋友,我们才得以摆脱困境;正是有了长辈们的悉心指导,我们才能够明确自己的目标,坚定地朝理想迈进。在追求卓越的路上,不要忘记身边每一个支持你的人,珍惜身边的资源,感恩每一次相遇,尊重每一位为你付出过的人。让我们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去接纳不同的声音,用更广阔的视野去看待这个世界。

医学技术学院辅导员 史腾腾

亲爱的同学们,恭喜你们获得国家奖学金,作为北理工医学技术学院的优秀学子,你们以"德以明理,学以精工"的校训为帆,在医工融合的浪潮中破浪前行。国家奖学金的荣光,既是对你们"实验室里的千次求索"的认可,更是对"白衣使命"的庄严加冕。愿这份荣誉成为你们赓续"延安根、军工魂、领军人"红色血脉的起点。

你们当以交叉学科思维为剑,在精准医疗、智能康复等领域开辟新境。既要传承"延河医生"的仁心仁术,更要勇攀"医工融合"的科技高峰,让北理工的工科智慧在生命科学领域绽放独特光芒。

从良乡校区的显微镜下到附属医院的无影灯旁,你们见证着"理工医学"的转化力量。期待你们以国奖为阶,在"健康中国"战略中书写青春答卷:让生物传感器守护偏远山区,用医学影像AI普惠基层医疗,以北理工人的硬核科技托举生命质量。

国家奖学金是荣誉,更是激励。愿你们以"北理医技人"的身份,在脑科学与人工智能前沿持续突破,在高端医疗器械研发中攻克"卡脖子"难题。学院将始终是你们创新的孵化器、精神的港湾,期待你们成为"医工交叉"领域的领军者,让生命科技闪耀理工之光!

  • 版权所有: 北京理工大学 学生服务中心
  • 中关村校区浴室白楼104  电话:68914396
  • 良乡校区学生服务中心    电话:81384704
  • 育人为本 / 务实温暖 / 专业高效 / 服务一流
学生服务中心
微信公众号
北理就业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