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学生资助- 资助育人

学服资助|北京理工大学“朋辈引领 青春同行”2024年本科生国家奖学金风采(十一)

计算机学院

风华正茂,智领未来;求索探索,逐梦信息。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自1958年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培养具有“扎实基础、宽广视野、全面素质、创新能力”的高端计算机专业人才。学院坚持以科研引领教育,构建了完善的学科体系,致力于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在这里,师生们同心协力,秉持探索精神,积极参与各类国家级科研项目与学术交流。近年来,学院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发表大量高水平学术论文,培养出众多优秀的本科生与研究生,屡获国家奖学金等荣誉。让我们共鉴其卓越风采,期许他们续写新的辉煌。

邹子艺

个人简介

邹子艺,中共预备党员,计算机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2021级本科生,成绩较好。发表软件著作权两项,获英语辩论赛校二等奖,物理实验大赛校二等奖,2023-2024校级优秀学生,“世纪杯“校铜牌等奖项。在社会工作上,担任副班长一职。

榜样寄语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大学是人生中重要的阶段,酸甜苦辣,不一而足。面对挫折要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平衡好学习和生活,如果不能做好所有的事,有时做好一件,或者半件也是可以的,不要过度焦虑,更不要为打翻的牛奶而哭泣。计算机专业课的知识点比较繁杂,在学习时要试着思考知识之间的联系,遇到不懂的问题多向老师同学请教。学习之余可以培养自己的爱好,做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最后用三个词与大家共勉:“家国情”、“民族魂”、“世界观”。

王天月

个人简介

王天月,计算机学院2021级本科生,中共党员,曾担任三年班级学习委员。大三学年专业排名第2,连续三次获得一等奖学金,一次国家奖学金,连续三年获得校级优秀学生称号,一次优秀实践团员称号。曾获建模竞赛校级一等奖、国家二等奖,视觉语音识别挑战赛国家一等、二等奖,在世纪杯、挑战杯等赛事中获得多项校级奖项;多次在校级游泳、踢键子比赛中获第1、2名。

榜样寄语

大学不仅教会我专业知识,还有自主学习、创新和动手实践以及沟通交流的能力,让我有了明确的职业规划和目标。

首先勇敢踏出舒适圈,尝试新领域新知识,是我在大学最深刻的体会。假期是探索未知的好时机,不论是学习新技能、实习还是实践,都是提升个人能力的宝贵经历。

行动胜于言辞,亲身实践才能真正掌握知识。每次实操后,我会进行总结反思。采用思维导图梳理知识点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它可以检验掌握知识的程度,同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不要忽略交流的力量。与同学和老师讨论能激发出意想不到的灵感,避免单打独斗的局限,丰富学习体验,锻炼沟通协作能力。

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是高效学习的基础。适量体育活动不仅能放松身心,还能显著提高专注力和创造力。坚持每天运动,以更饱满的状态面对各种挑战。

最后,愿每一位同学都能找到自己方向,既能筑梦天空,也能脚踏实地,成为更好的自己。

陈伊琳

个人简介

陈伊琳,中共党员,计算机学院2021级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本科生。前六学期综合成绩排名专业第一,学业成绩专业第二。曾任睿信书院分团委实践部副部长、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会长、班级团支书等,前三年曾获评校级优秀学生标兵、优秀团员、优秀学生、睿信书院品学兼优榜样等荣誉称号,多次获得校级本科生一等奖学金。曾获得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北京市二等奖、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M奖等奖项,课外也积极参与各项社会实践和志愿活动。

榜样寄语

其实进入大学的第一学年,我感觉自己并未适应大学的学习特点和节奏:对于部分课程不知道应该如何备考,没能够从高中很好地过渡。大二专业分流后,我深知计算机学院的课程对我来说肯定有较高的难度,学起来也会比较吃力。但是我没有逃避和退缩,尽量安排好自己的时间。慢慢地我觉得似乎有了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节奏,不再像大一那样不知所措。所以我觉得方法总比困难多,我们应该坚持不懈并付之改变。

我认为大学拥有无限可能的状态,我们可以选择动态平衡的生活:不用总是和别人比,迷茫无措、破防焦虑时不妨停下来,让自己放空休整。做自己,相信若不言弃慢慢来也是一种诚意。愿在追逐梦想的路上,成为更好的自己!

代思聪

个人简介

代思聪,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拔尖班23 级本科生,曾获国家奖学金。大一信科大类纯成绩与综测排名第一,曾获统计建模大赛北京一等奖,数学建模国赛北京二等奖,数学建模校赛一等奖,世纪杯校赛银奖,微积分校赛二等奖等。担任 24 级自动化全英班朋辈导师。

榜样寄语

大学的生活早已展开,各位经历了一个学期的历程,总会发现一点:这与高中截然不同。

简单来说,“自由”。上课的时间之外,可以由你自己安排。如若将自己的生活封闭,每日局限在既定的轨迹内,往往会错失许多机会。我觉得无论是多参加一些活动,抑或是在图书馆与教室内自习,都胜过局限于宿舍内的一天。在一些高中的压力之下,有些同学继承了过往的想法,认为只要时间过多,学习就好。事实上,效率往往比单纯的时间投入更为关键。要想提升效率,可以从心态、身体、方法三个方面入手。

心态上,可以看看哈佛幸福心理学公开课,学会理解认识自己的情绪;身体上,保持有规律的锻炼,同时注意饮食健康;方法上,花一定时间探索好的学习方法,同时也可以利用现代科技的力量(电子脑图、笔记、回忆集等等)。

大学的探索也有许多层次。有些是竞赛的探索,多多参加比赛较好;有些是科研的探索,最好与一些导师取得联系;有些是社交上的探索,可以在社团与学生组织中交流。积极主动一些,往往会遇到意想不到的机会。以下简单介绍一下我的大一下经历吧。

大一上我基本没有参加太多活动,只是参与了部分学科竞赛。寒假学完了 CS 61 A,锻炼了一些 Python 编程的能力。春季开学后,我准备尝试数学建模竞赛,报名了校赛与统计建模大赛;同时延续之前报名的大创,参加了世纪杯。在世纪杯中,我与同学一起去中关村,分别参加了院级和校级的两次答辩。对于数模,则是常常预约好睿信社区,与参赛同学一起讨论、学习。没课的时间往往这样流逝,不知不觉参加了清明、五一的两场校赛,然后再用一周写完统计建模的论文。这段时间对我的锻炼还是挺大的,提高了问题分析、找解决方案的能力,也学会了一些基本的机器学习方法与数据可视化。结束竞赛之后,便是准备考试了。信科大一下的四门课程分量较重,考试周前结束了史上最难的电分,期末周则是大物、工数与C语言。相比于大一上我明显感到复习时间更加紧凑,课程量更大,所幸复习得还算充分,最后除了C语言有些失误,其余科目考得都很好。自然地,各位看上面两段话,可能感觉顺风顺水,实则不然。在这个过程中,我也经历了许多迷茫,例如常常感到时间不够用,平时在竞赛的压力下也没有多少时间看课内内容,同时也对自己选择什么方向感到迷茫。幸运地是,在这样的探索中,我也锻炼了自己的能力,不多积累起自信,也可能找到了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最后,也希望各位能在积极探索中,找到自己喜欢的方向吧。

王一言

个人简介

王一言,2021级人工智能专业,中共党员。2023-2024学年成绩排名、综合排名均位列专业第一名。曾任睿信书院学业指导中心副主席、班级副班长。多次被评为校级优秀学生标兵、优秀团员、睿信书院“睿信之星·科研创新榜样”,两次获得国家奖学金、五次获得校级学业一等奖学金。获得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北京赛区一等奖、“外研社杯”英语写作大赛省部级二等奖、“挑战杯”省部级一等奖。热心公益,大学志愿服务总时长超过350小时。

榜样寄语

希望大家珍惜大学时光,探索人生的不同可能性,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去选择、去试错,逐渐明晰自己的选择,并且把自己的选择变成正确的。愿大家都可以追寻自我,专注自我,甘之如饴。当你想要做成一件事情的时候,整个宇宙会合力帮助你,山高路远,我们昂首向前。

刘文浩

个人简介

刘文浩,中共预备党员,睿信书院信息科学技术大类2023级本科生。2023-2024学年纯成绩排名第四,2023-2024学年校级优秀学生,曾获优秀学生一等、二等奖学金。于机器学习与强化学习相关项目参与学习研究。竞赛曾在英语、数学等领域获得国家级奖项和校级奖项。

榜样寄语

行远自迩,功不唐捐。要想实现量变到质变的伟大飞跃,不能缺少跬步之积与哪怕毫厘之攀登。在学业学习中,要充分积累基础知识,做到深入理解,扎实根基。在科研探究中,要全身心投入每一个项目,通过各类渠道拓展自身认知水平,记录下自己每一个想法。

左逸龙

个人简介

左逸龙,睿信书院信息科学与技术大类2023级本科生。大一学年学科成绩排名第6,综合测评排名第8,优良率100%,两次获得校级一等奖学金,以及微积分赛一等奖、“词达人杯”一等奖等诸多校级奖项,并在今年举办的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带领团队荣获国家一等奖。

榜样寄语

站在今天的我回头看过去,其实也有些惊讶,因为曾经的我也不过是茫茫人海中的一员。那么,究竟是什么让我实现了这样的转变?总结了我的一些经验,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些参考:

消除信息差,掌握主动权。信息就是力量,掌握更多信息,你就能更好地掌控局面。信息差无处不在,比如考试复习资料的完整度、比赛规则的熟悉程度,甚至是对学校资源的了解。

消除信息差具有显著的指导意义,例如本次数模国赛中,我们队三名大一的同学第一次参赛便一举夺魁,获得国一,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花时间研究了历年赛题,明确了重点方向,针对性练习,结果自然是事半功倍。

面对信息差,主动探索和高效沟通是破局的关键:一方面需要自己主动探索,并时刻关注最新动态,大家不要觉得厌烦;另一方面,也可以多与同学沟通交流,相互消除信息差,实现互利互惠。

榜样不是“天花板”,而是“垫脚石”。有没有人让你羡慕到觉得“我永远不可能做到”?其实,这是思维局限在作祟。如果我们能把“羡慕”转化为学习动力,把榜样当作垫脚石,而不是遥不可及的“天花板”,你就会发现,别人能做到的事情,其实你也可以。以我的跑步经历为例。对曾经的我来说,十公里简直是天文数字。但因为认识了一位能轻松完成十公里的朋友,我开始以他为目标,从一公里跑到三公里,再到五公里……终于,在2024年,我完成了人生中第一个十公里。榜样的意义不在于让你仰望,而在于让你相信——只要肯努力,你也可以。

跳出舒适圈,做时间的主人。曾经的我和大多数人一样,有过不少的坏习惯,比如熬夜、打游戏、边吃饭边刷手机……坏习惯会牢牢把我们困在舒适圈里,这些看似“快乐”的事情,正在悄悄吞噬我们的时间。我的方法是,通过一点点改变,将时间花在更有价值的事情上。在这里,我推荐一个工具——番茄ToDo,它帮助我重新认识了时间。现在的我:早睡早起,将最好的精力留给重要的事情;戒掉游戏,把时间花在性价比更高的活动上;用零碎时间学习,吃饭时用软件背单词。这并不意味着“更辛苦”,相反,它让我更自由——因为我的可支配时间变多了。养成一个习惯只需要两周时间,相信我,尝试过后你会发现,你也可以做到。

成长的路上,并不需要惊天动地的大改变。主动获取信息,学习榜样的力量,跳出自己的舒适圈……这些看似平凡的点滴,汇聚起来,就足以让你焕然一新。最后,送给你一句话:“既然别人能做到,为什么我不能呢?”愿这份分享,能为你带来些许启发。

李泽群

个人简介

李泽群,计算机学院计算机拔尖班2023级本科生,2023-2024学年校级优秀学生,曾获两次本科生一等奖学金,一次本科生国家奖学金。获第十六届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一等奖,2024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北京赛区二等奖,2024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三等奖;科创竞赛方面取得市级一等奖2项、校级一等奖1项、校级二等奖2项。

榜样寄语

大学是一个广阔的平台,拥有无限可能。我们可以去探索和尝试各种未知,但不能在原地踌躇纠结。行动是对抗焦虑的良药,相信车到山前必有路,“道虽迩,不行不至”。不要害怕失败和困难,每个人都是从一窍不通慢慢成长进步,一蹴而就不可信,学习和科研是细水长流的过程。每个人都是独特的,善于发现自己的优点并不断发扬光大,不必循规蹈矩,或许在开辟未知领域的过程中能收获属于自己的世外桃源。“云程发轫,万里可期”。愿大家立足当下,才能更好地拥抱明天!

戴睿

个人简介

戴睿,北京理工大学大数据(全英文)专业睿信书院2022级本科生。成绩连续四学期专业排名第一,多次荣获ACM-XCPC竞赛金银奖、全国大学生数学、物理竞赛一等奖,并入围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决赛。担任北京理工大学ACM实验室副主任,2023、2024 北京理工大学新生数学竞赛二试组合命题人。以全英文授课为背景,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交流,关注公平分配与数据驱动领域,已向AAMAS提交论文。

榜样寄语

学习是一场内外兼修的旅程。内在要培养专注与思辨,理解每个公式、定理背后的逻辑;外在则是善于利用资源,向优秀的同学、老师学习,保持开放的心态。竞赛与科研是拓宽视野的好机会,尝试新方向、解决难题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成长。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

于铭捷

个人简介

于铭捷,共青团员。睿信书院2023级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荣获2023-2024学年校级优秀学生荣誉称号,2023-2024学年纯成绩专业大类3%,综合测评6%,两次获得优秀学生二等奖学金,一次获得本科生国家奖学金。曾就任于睿信书院学生会外联部门,获第六届全国高校计算机能力挑战赛C语言赛项国赛/决赛本研组三等奖,全国部分地区大学生物理竞赛二等奖,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三等奖等。

榜样寄语

很荣幸有机会能与大家分享,与高中不同,大学生活最重要的是个人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无论是学习还是竞赛,都要有属于自己的规划,不随波逐流、不自我内耗,凡事先问问自己,是否适合去做,所花费的精力是否值得,之后再做出决定,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愿大家都能拥有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在大学的求学之路上再创辉煌!

钟元浩

个人简介

钟元浩,计算机拔尖班23级本科生。大一学年获本科生国家奖学金,校一等奖学金。竞赛获得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一等奖,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二等奖,亚太地区数学建模二等奖,数学新生赛一等奖,外研社杯英语竞赛三等奖。申请科研专利一篇。荣获“五四”优秀共青团员、校暑期社会实践优秀实践团等称号。

榜样寄语

大学不同于过往12年学业生涯,是一个半接触社会的平台,也是一个考察综合素质的阶段。作为一名大学生,我认为最为重要的是从思想上摆脱三件事情。其一是摆脱无意义的分数焦虑。“六根清净方为道,原来退步是向前”,这句话一直以来我都谨记于心。大学评价学习效果基本取决于期末考,不确定因素也相对较多,一次不能代表什么,不要因为失利就自暴自弃,自我否定。看淡一些,就会快乐一些。其二是摆脱同学间的竞争攀比。每个人的人生赛道都不会重合,没有那么多所谓的“竞争对手”。与其一直盯着别人的成绩看、生怕自己什么时候又落后了、综测也要比比谁参加得更多,还不如找到几个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学习,一起进步来得实在。其三是摆脱死读书的自我闭塞。大学是人生中一段美好的时光,学习之余更应该多走出去看看,了解一座城市,或是在学生工作、文体活动中展现自己。“时光清浅,诚意以待”,愿我们都能全面发展,自由生长。

王凤琳

个人简介

王凤琳,睿信书院信息科学技术大类2023级本科生,2023-2024学年综测排名第六,连续两学期获得本科生学生奖学金一等奖,担任班级宣传委员与睿信书院科协外宣部部长一职;多次参加学科竞赛如北京理工大学“世纪杯”竞赛,第十届全国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等,并获得物理实验竞赛二等奖。

榜样寄语

大学生活如同万花筒,既多彩又繁忙,时常让我们面对诸多事务,感到千头万绪,难以入手。这往往源于我们内心深处对完美的追求,希望一出手就能把事情做到极致。然而这种心态反而容易让我们陷入拖延和焦虑的漩涡,止步不前。其实无论是学业、比赛还是科研,想要一开始就做到完美无缺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总是需要经历不断的打磨、修正和完善,因此最重要的是要勇敢地迈出第一步开始去做。在行动中我们可以不断地精益求精,逐步提升自我。很多时候那些看似复杂、困难的任务,一旦我们开始着手去做,就会发现其实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以逾越。只要我们坚持不懈,一步一步向前推进,距离实现目标就会越来越近,直到最终取得胜利。所以不要害怕尝试,不要畏惧开始。勇敢地迈出第一步,坚持下去。

贾箫然

个人简介

贾箫然,睿信书院2023级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全英文教学专业)本科生,2023-2024学年纯成绩及综测排名均为专业第一,曾获得一等奖学金,现为中共预备党员。曾获全国大学生数学联赛(北京赛区)一等奖,全国部分地区大学生物理竞赛二等奖,北京市人文知识竞赛二等奖,北京理工大学微积分邀请赛二等奖,北京理工大学数学建模竞赛二等奖。文体方面,曾获得“延河杯”棋类个人赛中国象棋组第三名、第七名。积极参与学生组织与社团工作,现任社团发展与服务中心项目部副部长,学生电视中心组织部副部长,弈星棋牌社副社长。目前累计志愿时长超过100个小时。

榜样寄语

大学生活中,我们不应仅仅只关注学习,还应当锻炼自己其余方面的能力,比如人际交往等。我们要积极参与课余的活动,以此来丰富自己的人生经历。同时,创新是时代的呼唤,也是我们青年学子的使命。在学习之余,我们要敢于跳出舒适区,勇于尝试新事物。无论是学术研究还是社会实践,都要保持一颗好奇心和进取心,不断探索、不断突破。只有敢于创新,我们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另外,团队合作的力量是无穷的。在追求个人成长的同时,我们也要学会与他人携手共进。在团队中,我们可以相互学习、相互激励,共同攻克难关。记住,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一个团队的力量却是无穷的。

谢佳晔

个人简介

谢佳晔,特立书院2023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拔尖班本科生,2023-2024学年校级优秀学生标兵,大一学年纯成绩排名第十一,综测排名第二。曾获一等奖学金两次、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省一等奖两次、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省一等奖、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H奖等多项奖项。积极参加志愿活动,大一学年累计志愿服务128小时。

榜样寄语

大学是探索未知与塑造自我的重要阶段。我深刻体会到,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是驱动成长的关键。对于每一门课程或一个问题,尝试从逻辑与关联性入手,而非仅仅机械记忆,这不仅提升理解力,也能让学习变得更有趣味。同时,不要将目光局限于课堂。参加学科竞赛、科技实践甚至社会服务,都能帮助你更全面地认识自己。比如在数学建模竞赛中我体会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在志愿服务中我感悟到知识与实践结合的意义。此外,生活中学会调节节奏也很重要。在忙碌之余留出时间运动、阅读或者培养一项爱好,能让心态更加平衡。大学并非只属于成绩和荣誉,它更是一个积累多样经历的过程。愿每一位同学都能明确目标,在不断挑战自我的过程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光芒!

计算机学院辅导员曾杨杰

大学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也是你们成长的关键时期,今后将有更多机会参与实践项目、科研活动和各类竞赛。希望大家能够积极参与,勇敢尝试,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同时,也要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平衡好学习与生活,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保持身心健康。

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与挑战,不要轻言放弃。每一次的挫折都是成长的机会,每一次的努力都会让你们离成功更近一步。相信自己的能力,坚定自己的信念,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

愿大家在北理工度过一段充实而美好的时光,学有所成,收获满满,未来能够在自己的领域发光发热,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 版权所有: 北京理工大学 学生服务中心
  • 中关村校区浴室白楼104  电话:68914396
  • 良乡校区学生服务中心    电话:81384704
  • 育人为本 / 务实温暖 / 专业高效 / 服务一流
学生服务中心
微信公众号
北理就业
微信公众号